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教育現(xiàn)象和新興教育理論關注的熱點問題,關于它的論述很多,從這些論述中既可以看出對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內涵的理解,也能看出對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內容的觀點。俞國良等撰寫的《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新論》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概括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所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是以師生價值觀為核心以及承載這些價值觀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tài)。包括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校園環(huán)境、校園思潮、校風學風以及高職院校教育為特點的文化生活、教育設施、高職院校社團組織、高職院校傳統(tǒng)習慣和高職院校的制度規(guī)范、人財物管理等內容”。北京教育學院的季蘋老師最近提出高
職院校校園文化的核心,是高職院校大多數(shù)人在高職院校中做事方式和處世態(tài)度的“內隱規(guī)矩”和“內隱概念”。從以上論述不難看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已基本成為共識,但價值觀是抽象的,反應高職院校價值觀的又是什么呢?不少的論述把這種價值觀的體現(xiàn)定位在高職院校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設的三個層面上,其中不乏合理之處,但細究起來,真正最能體現(xiàn)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價值取向的,應該是高職院校師生的行為文化。
作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商職院校物質文化的建設當然不能忽略,合理的布局、精心的設計、別致的風格、獨特的造型,無論是高職院校的主建筑還是附屬設施都可彰顯高職院校的個性,營造一定的文化氛圍。但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高職院校的物質文化建設不是最能反映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實際狀況的載體。一是物質文化建設很多時候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盡管不是最有錢的高職院校就是物質文化建設最好的高職院校,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仍然成為不少高職院校的難言之痛;二是高職院校物質文化的建設有時候并不代表高職院校的一種集體意志,校長一人定乾坤的事屢見不鮮,這種情況下既有可能代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也有可能只是“校長文化”;三是物質的建設在某種時候是固定的,比如原有的教學樓等,一旦建成不是可以任意更改的,但并不等于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也是固定不變的。也許一所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有可能這些物質的東西并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有時候人們把物質文化建設,作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最表層的東西來看待。
如果把
物質文化建設作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表層來看待,制度文化建設是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介于物質和精神之間的中層的東西。一套科學合理、健全完善、操作性強的制度對高職院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高職院校進行有效管理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高職院校的價值取向。然而在制度建設上,“拿來主義”現(xiàn)象還是頗為普遍的,我們并木排斥相互的借鑒和學習,但太多照搬照抄不具個性的制度建設,能使你和那些名校在文化建設上劃上等號嗎?再說就是再完美的制度,如果它沒有被其高職院校成員所接受,沒有被內化為人的一種自覺行動,那只能說這個高職院校有了制度,而不能通過這種制度來透視它的文化。
高職院校精神文化是師生總體價值導向,是
校園文化中最具價值的部分,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核心,它對于彌補高職院校制度的不足、凝聚人心、激發(fā)師生的工作學習熱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精神文化是深層的、內在的,抽象的,對于它的感知必須有個過程,形成就更需要經歷歲月的磨礪。高職院校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即使教師相對固定,但學生卻如“流水的兵”,換了一茬又一茬,一個高職學生階段就那么三年時間,所以高職院校通過什么方法、途徑來強化精神文化的建設,使這種重要而又抽象的東西能成為具體可感并為師生接受的東西,而不僅僅是一種極為玄乎的理念,這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顯得非常重要。
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物質和制度建設有時候并不能標志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真實水準、反應一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真實風貌,而精神文化的抽象性、建設的長期性又要求我們通過一種中介的載體,未把它的諱莫如深和高深莫測具體地顯現(xiàn)出來。加強高職院校的行為文化建設,就是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它既能較真實地反映一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水準,又能把抽象的高職院校精神文化變?yōu)榫唧w可感的文化形式,真正發(fā)揮其核心價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