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聞中心
010-60294863
新聞中心
- 河北商貿(mào)學校大廳文化設09-13
- 中國學校文化建設大趨勢07-26
- 學校文化建設應遵循的2206-09
- 沈陽中醫(yī)院學校校園文化05-24
- 學校辦學特色應該體現(xiàn)在11-17
- 滁州城市職業(yè)學院校園文08-14
- 校長怎樣建設校園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聲學舒適08-05
- 學校家具應如何設計?08-05
- 校園景觀文化|山東公路技07-14
延安中學校園景觀裝飾設計
作者:金火炬時間:2019-07-04 15:08:24來源:佚名 點擊量:0
中學校園是青少年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是展現(xiàn)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載體。校園生活是孩子們最重要的人生記憶,校園景觀則是另一本潛移默化的教科書。教室里,回響著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操場上,留著孩子們奔跑矯健的身影。這里的草地花園矮墻,永遠是孩子們依戀的百草園。古人云:“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校園環(huán)境包括校園內(nèi)的花草樹木、光線、色彩、校舍建筑、場地,是一種人化的自然環(huán)境,更是一種人為的精神環(huán)境,其強大的美學熏陶和同化力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成為學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
老城區(qū)學校的更新,也是當前城市更新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且在城市文化彰顯和傳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如此深厚傳統(tǒng)文化底蘊和教學成就的學校,應該打造一個什么風格的校園景觀裝飾?優(yōu)秀的莘莘學子們又需求一個什么樣的校園環(huán)境?如何在校園更新過程中,通過恰當?shù)木坝^風格的表達,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回歸、繼承和發(fā)揚光大,實現(xiàn)與日常教學生活的融入,是設計師的一個挑戰(zhàn),也是學校,是這個城市需要考慮的問題和挑戰(zhàn)。
一、設計表達
從景觀的概念來理解景觀的構成,景觀可以理解成景與觀的統(tǒng)一,景是景色,客觀存在的事物,觀是人們對客觀景物的感受。通過景觀的概念我們把景觀的構成分為物質(zhì)和精神兩部分,物質(zhì)是形態(tài),包括顏色、大小、材質(zhì)、體量、空間等我們能直觀地看到的東西。精神是寓意于形態(tài)之中的深層內(nèi)涵,這種深層內(nèi)涵源于景觀所服務對象的文化提煉。
1、傳承文化的中式審美
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在文明演化過程中不斷積累匯集而成的反映民族特質(zhì)和風貌的形式,是一個民族歷史上不斷沉淀的思想、風俗、意識形態(tài)的總體表現(xiàn)。景觀設計應該對周邊的歷史文脈以及傳統(tǒng)文化有個詳細的了解,解決景觀與文化共生的途徑,讓地域性、歷史性的價值得到升華。學校的景觀使用傳統(tǒng)的造園手法、運用中國傳統(tǒng)韻味的色彩、中國傳統(tǒng)的圖案符號、植物空間的營造等來打造典雅、莊重、樸素、自然的現(xiàn)代景觀。
延安的大門在原來舊的大門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增加了古建元素的屋檐,厚重的橫梁加上斗拱的裝飾烘托出延安中學作為府學的前世。入口鋪設了厚重的花崗巖條石板主路,強調(diào)中式審美的中軸線,軸線的東側設計了博物廊,展示延安中學施工時挖出的古代柱礎,增強入口區(qū)的敘事性同時美化了教學行政樓的立面,附帶的前廳為教學樓打造了具儀式感的入口。
景觀設計的神來之筆是軸線末端的一道白色門洞景墻,上刻顏體“博文約禮”,是為延安校訓,景墻既為入口區(qū)軸線的精彩對景,又成為校園前區(qū)與后區(qū)的空間分割,完美的解決了原來校園空間沒有視線對景以及缺乏儀式感的缺憾。門洞景墻增加了景深,在視覺上反而擴大了空間。景墻的一側由于地下空間的關系抬高了種植池種植羅漢松樁景,白墻映襯下一樹一景,增添不少古韻。感謝校長蔡葉濤先生的堅持,使得這個設計得以實施,最后的效果還是達到了我們的預期。
校園的后院緊鄰地鐵工地,是個雜院。院中的廁所,正對著大門以及通向操場的通道。這次的改造將廁所拆除,挪到西面的角落,將空出的場地根據(jù)空間尺度做了個半廊,成為后區(qū)的景觀主景,兩側的空間分別作為通道以及古典小庭院,置石、青磚、地雕以及古典園林中常用的雞爪槭、桂花、臘梅、迎春等植物,打造了一個具有福州古典園林特色的小空間,6米高的白墻適度留白,凸顯中式審美的意境。
2、延安中學歷史悠久
200多年前,清乾隆朱筠任福建學政,相當于現(xiàn)在省教育部門官員。朱筠非常惜才,福建的學士們?yōu)榱吮磉_感激之情,備了禮物想要獻給他。但這位朱大人不收禮,他只要兩試名列前茅的333位學士,各獻一塊刻有自己名字的石頭給他。1780年,這些石頭送進提督福建學院署(現(xiàn)為延安中學),聚成了假山,朱筠在假山上建亭,命名為“三百三十有三士亭”,還寫下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記》,此后傳為美談。因此,這次的設計構思中,我們在后院利用空間設置了一座半亭,牌匾上便鐫刻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知名的書法家張潛華先生,為校園的大門,景亭,壁雕等處題字:“光明在前”、“師嚴道尊”(圖7)、“博文約理”等,蔣平疇先生則書寫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 (圖8),以及詩人呂祖謙寓居福州三坊七巷時寫下的詩句:“路逢十客九矜青,半是同窗舊弟兄,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加上校園內(nèi)原有的溫家寶題詞,“勵”字石刻等,構成一個尊儒重學的校園環(huán)境。
智慧階梯處我們選用了各學科的經(jīng)典語句公式鐫刻在石階側面,綠蔭如蓋的榕樹下,師生們或席或坐,暢游知識的海洋。
校園中部的時光墻則承載起橋園記憶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書架式設計的鋼構墻體可以放下所有畢業(yè)班的紀念物,若干年后,隨著畢業(yè)孩子們的返校,紀念物會在老師的陪伴下重新開啟,重溫自己難忘的年少時光。歲月荏苒,時光墻的主人也在不斷地更替,不變的始終是墻后透出的幾叢青竹。
文化的表達不但要平鋪直敘,還要融入孩子們?nèi)粘5纳钋榫常_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讓校園既有美景,也有故事,更有氣節(jié)和精神。
3、基于功能的形式創(chuàng)新
將景觀從細節(jié)中加以表達,多方面演繹設計主題,這次的校園改造根據(jù)學校的功能重新梳理,讓每個區(qū)域都具其功能特點,并在中式審美的格調(diào)中進行形式的創(chuàng)新,細節(jié)上注重人性化的設計,使景觀可觸摸、可觀賞、可使用,增強景觀與師生之間的互動,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反饋,才能創(chuàng)造真正意義上的場所感。
首先,我們根據(jù)學校的分區(qū)功能需求,用條石路以及透水鋪磚分隔了不同的功能區(qū)域,條石路用于校園的入口至白色園洞墻突出入口儀式感,后區(qū)的庭院主要使用古典的青磚以及冰裂紋以突出古典園林風格,其余的部分使用拼色陶瓷透水磚,保證生態(tài)的同時又在古典風格中增加一絲生動。
其次,校園是師生們學習交流的場所,為交流提供場地的公共空間必不可少,在這次的設計中,我們增加了許多的整石臺階以及座凳矮墻等景物,并且圍合成不同尺度的空間,為交往空間提供了不同的場所,如智慧階梯,時光墻,三百又三十有三士亭等,許多的通道位置也盡量利用空間設置木制座凳,讓校園成為師生們可以暢談讀書的場所。
最后,我們在設計中盡量考慮到師生日常校內(nèi)的安全性和舒適性,注重尺度,所有的通道都采用無障礙措施,細節(jié)都做了倒角處理,還針對青少年年齡的特點,設計了不同高度的臺階與座凳,加強空間場所體驗的同時為青少年好動的行為多樣化提供了物質(zhì)基礎。
盡管引領校園文化生活的變化主要取決于校長、師長和管理層,但是一個學校場所精神的改變確是潤物細無聲般的融入在學生老師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人文教育最為直接的途徑。以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和校園活動為切入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知美德,便能達到優(yōu)良的德育成效。延安中學中式美學的校園環(huán)境的營造,深深的影響了孩子們的行為、學校日?;顒幽酥劣诎l(fā)布通知的形式,引起了學校文化生活的顯著變化。
一個場景:
校園里,下課時分,常常見到同學和老師三三兩兩圍坐在榕樹下、石碑旁、石凳上,或促膝而談,或低頭看書,鳥語,花香,榕蔭和代表著學校文化的各種石件、題刻伴隨著奮斗的青春。
1、老榕古碑邊讀書的孩子們
一則通知:
四月春日,學校為了表彰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以及為學校做出貢獻的教職工,召開表彰大會,傳統(tǒng)風貌的宣傳欄里的通知是這樣寫的:
自古文墨圣地,今又教界名庠。唐肇府學,宋辟孔廟,明置貢院,清設提督??萍锥κ?,名賢輩出。十室九書室,十客九青衿。宋賢詩云:“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斯為吾延安母校也。己亥之春,盛世恭逢,風調(diào)雨順,政通人和。茲定肆月叁日,于本校舉行第二屆延安盛典,特對愛崗敬業(yè)之師者,品學兼優(yōu)之學子,旌之揚之。
別具匠心的文言文文體的通知讓校園充滿了國學氣息,讓每個路過的學生都駐足觀看,對校園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宣傳欄里文言風格的通知
一場活動:
在中式傳統(tǒng)風貌的校園環(huán)境里,舉辦了濃濃傳統(tǒng)味的表彰活動,學校設置了針對優(yōu)秀學生以及特殊貢獻的教職員工的獎項:青衿少年、鴻鶴少年、智慧少年、風雅頌延安美少年、鶴翔班級、木鐸獎、木棉獎、潤物獎。每個獎項的名稱都出自國學經(jīng)典詩句,如青衿少年:青衿,古代學子之服飾,后泛指讀書人。語出《詩經(jīng)》:“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學院前巷歷來人文薈萃,學府林立,宋人呂祖謙詩云:“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舊弟兄;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即指此處。青衿獎為延安中學授予學子的最高獎項。
每一個獎項都蘊含深意,在中式風貌的校園中,經(jīng)典引領學生們的前進,讓延安成為最具國學文化特色的中學。
老城區(qū)學校的更新,也是當前城市更新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且在城市文化彰顯和傳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如此深厚傳統(tǒng)文化底蘊和教學成就的學校,應該打造一個什么風格的校園景觀裝飾?優(yōu)秀的莘莘學子們又需求一個什么樣的校園環(huán)境?如何在校園更新過程中,通過恰當?shù)木坝^風格的表達,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回歸、繼承和發(fā)揚光大,實現(xiàn)與日常教學生活的融入,是設計師的一個挑戰(zhàn),也是學校,是這個城市需要考慮的問題和挑戰(zhàn)。
一、設計表達
從景觀的概念來理解景觀的構成,景觀可以理解成景與觀的統(tǒng)一,景是景色,客觀存在的事物,觀是人們對客觀景物的感受。通過景觀的概念我們把景觀的構成分為物質(zhì)和精神兩部分,物質(zhì)是形態(tài),包括顏色、大小、材質(zhì)、體量、空間等我們能直觀地看到的東西。精神是寓意于形態(tài)之中的深層內(nèi)涵,這種深層內(nèi)涵源于景觀所服務對象的文化提煉。
1、傳承文化的中式審美
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在文明演化過程中不斷積累匯集而成的反映民族特質(zhì)和風貌的形式,是一個民族歷史上不斷沉淀的思想、風俗、意識形態(tài)的總體表現(xiàn)。景觀設計應該對周邊的歷史文脈以及傳統(tǒng)文化有個詳細的了解,解決景觀與文化共生的途徑,讓地域性、歷史性的價值得到升華。學校的景觀使用傳統(tǒng)的造園手法、運用中國傳統(tǒng)韻味的色彩、中國傳統(tǒng)的圖案符號、植物空間的營造等來打造典雅、莊重、樸素、自然的現(xiàn)代景觀。
延安的大門在原來舊的大門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增加了古建元素的屋檐,厚重的橫梁加上斗拱的裝飾烘托出延安中學作為府學的前世。入口鋪設了厚重的花崗巖條石板主路,強調(diào)中式審美的中軸線,軸線的東側設計了博物廊,展示延安中學施工時挖出的古代柱礎,增強入口區(qū)的敘事性同時美化了教學行政樓的立面,附帶的前廳為教學樓打造了具儀式感的入口。
景觀設計的神來之筆是軸線末端的一道白色門洞景墻,上刻顏體“博文約禮”,是為延安校訓,景墻既為入口區(qū)軸線的精彩對景,又成為校園前區(qū)與后區(qū)的空間分割,完美的解決了原來校園空間沒有視線對景以及缺乏儀式感的缺憾。門洞景墻增加了景深,在視覺上反而擴大了空間。景墻的一側由于地下空間的關系抬高了種植池種植羅漢松樁景,白墻映襯下一樹一景,增添不少古韻。感謝校長蔡葉濤先生的堅持,使得這個設計得以實施,最后的效果還是達到了我們的預期。
校園的后院緊鄰地鐵工地,是個雜院。院中的廁所,正對著大門以及通向操場的通道。這次的改造將廁所拆除,挪到西面的角落,將空出的場地根據(jù)空間尺度做了個半廊,成為后區(qū)的景觀主景,兩側的空間分別作為通道以及古典小庭院,置石、青磚、地雕以及古典園林中常用的雞爪槭、桂花、臘梅、迎春等植物,打造了一個具有福州古典園林特色的小空間,6米高的白墻適度留白,凸顯中式審美的意境。
2、延安中學歷史悠久
200多年前,清乾隆朱筠任福建學政,相當于現(xiàn)在省教育部門官員。朱筠非常惜才,福建的學士們?yōu)榱吮磉_感激之情,備了禮物想要獻給他。但這位朱大人不收禮,他只要兩試名列前茅的333位學士,各獻一塊刻有自己名字的石頭給他。1780年,這些石頭送進提督福建學院署(現(xiàn)為延安中學),聚成了假山,朱筠在假山上建亭,命名為“三百三十有三士亭”,還寫下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記》,此后傳為美談。因此,這次的設計構思中,我們在后院利用空間設置了一座半亭,牌匾上便鐫刻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知名的書法家張潛華先生,為校園的大門,景亭,壁雕等處題字:“光明在前”、“師嚴道尊”(圖7)、“博文約理”等,蔣平疇先生則書寫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 (圖8),以及詩人呂祖謙寓居福州三坊七巷時寫下的詩句:“路逢十客九矜青,半是同窗舊弟兄,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加上校園內(nèi)原有的溫家寶題詞,“勵”字石刻等,構成一個尊儒重學的校園環(huán)境。
智慧階梯處我們選用了各學科的經(jīng)典語句公式鐫刻在石階側面,綠蔭如蓋的榕樹下,師生們或席或坐,暢游知識的海洋。
校園中部的時光墻則承載起橋園記憶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書架式設計的鋼構墻體可以放下所有畢業(yè)班的紀念物,若干年后,隨著畢業(yè)孩子們的返校,紀念物會在老師的陪伴下重新開啟,重溫自己難忘的年少時光。歲月荏苒,時光墻的主人也在不斷地更替,不變的始終是墻后透出的幾叢青竹。
文化的表達不但要平鋪直敘,還要融入孩子們?nèi)粘5纳钋榫常_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讓校園既有美景,也有故事,更有氣節(jié)和精神。
3、基于功能的形式創(chuàng)新
將景觀從細節(jié)中加以表達,多方面演繹設計主題,這次的校園改造根據(jù)學校的功能重新梳理,讓每個區(qū)域都具其功能特點,并在中式審美的格調(diào)中進行形式的創(chuàng)新,細節(jié)上注重人性化的設計,使景觀可觸摸、可觀賞、可使用,增強景觀與師生之間的互動,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反饋,才能創(chuàng)造真正意義上的場所感。
首先,我們根據(jù)學校的分區(qū)功能需求,用條石路以及透水鋪磚分隔了不同的功能區(qū)域,條石路用于校園的入口至白色園洞墻突出入口儀式感,后區(qū)的庭院主要使用古典的青磚以及冰裂紋以突出古典園林風格,其余的部分使用拼色陶瓷透水磚,保證生態(tài)的同時又在古典風格中增加一絲生動。
其次,校園是師生們學習交流的場所,為交流提供場地的公共空間必不可少,在這次的設計中,我們增加了許多的整石臺階以及座凳矮墻等景物,并且圍合成不同尺度的空間,為交往空間提供了不同的場所,如智慧階梯,時光墻,三百又三十有三士亭等,許多的通道位置也盡量利用空間設置木制座凳,讓校園成為師生們可以暢談讀書的場所。
最后,我們在設計中盡量考慮到師生日常校內(nèi)的安全性和舒適性,注重尺度,所有的通道都采用無障礙措施,細節(jié)都做了倒角處理,還針對青少年年齡的特點,設計了不同高度的臺階與座凳,加強空間場所體驗的同時為青少年好動的行為多樣化提供了物質(zhì)基礎。
二、場所精神的改變引起校園文化生活的變化
盡管引領校園文化生活的變化主要取決于校長、師長和管理層,但是一個學校場所精神的改變確是潤物細無聲般的融入在學生老師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人文教育最為直接的途徑。以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和校園活動為切入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知美德,便能達到優(yōu)良的德育成效。延安中學中式美學的校園環(huán)境的營造,深深的影響了孩子們的行為、學校日?;顒幽酥劣诎l(fā)布通知的形式,引起了學校文化生活的顯著變化。
一個場景:
校園里,下課時分,常常見到同學和老師三三兩兩圍坐在榕樹下、石碑旁、石凳上,或促膝而談,或低頭看書,鳥語,花香,榕蔭和代表著學校文化的各種石件、題刻伴隨著奮斗的青春。
1、老榕古碑邊讀書的孩子們
一則通知:
四月春日,學校為了表彰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以及為學校做出貢獻的教職工,召開表彰大會,傳統(tǒng)風貌的宣傳欄里的通知是這樣寫的:
自古文墨圣地,今又教界名庠。唐肇府學,宋辟孔廟,明置貢院,清設提督??萍锥κ?,名賢輩出。十室九書室,十客九青衿。宋賢詩云:“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斯為吾延安母校也。己亥之春,盛世恭逢,風調(diào)雨順,政通人和。茲定肆月叁日,于本校舉行第二屆延安盛典,特對愛崗敬業(yè)之師者,品學兼優(yōu)之學子,旌之揚之。
別具匠心的文言文文體的通知讓校園充滿了國學氣息,讓每個路過的學生都駐足觀看,對校園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宣傳欄里文言風格的通知
一場活動:
在中式傳統(tǒng)風貌的校園環(huán)境里,舉辦了濃濃傳統(tǒng)味的表彰活動,學校設置了針對優(yōu)秀學生以及特殊貢獻的教職員工的獎項:青衿少年、鴻鶴少年、智慧少年、風雅頌延安美少年、鶴翔班級、木鐸獎、木棉獎、潤物獎。每個獎項的名稱都出自國學經(jīng)典詩句,如青衿少年:青衿,古代學子之服飾,后泛指讀書人。語出《詩經(jīng)》:“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學院前巷歷來人文薈萃,學府林立,宋人呂祖謙詩云:“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舊弟兄;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即指此處。青衿獎為延安中學授予學子的最高獎項。
每一個獎項都蘊含深意,在中式風貌的校園中,經(jīng)典引領學生們的前進,讓延安成為最具國學文化特色的中學。
- 上一篇:校園文化景觀創(chuàng)新設計
- 下一篇:圖書館黨史文獻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