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聞中心
010-60294863
新聞中心
- 河北商貿學校大廳文化設09-13
- 中國學校文化建設大趨勢07-26
- 學校文化建設應遵循的2206-09
- 沈陽中醫(yī)院學校校園文化05-24
- 學校辦學特色應該體現在11-17
- 滁州城市職業(yè)學院校園文08-14
- 校長怎樣建設校園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聲學舒適08-05
- 學校家具應如何設計?08-05
- 校園景觀文化|山東公路技07-14
地域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
作者:金火炬時間:2019-12-27 14:15:11來源:佚名 點擊量:0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水土也會孕育出帶有區(qū)域特征的文化。高等職業(yè)教育在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科技發(fā)展的同時,也將不可避免地接受地域文化的影響。本文從武漢地域文化內涵與特征入手,探討地域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意義。以武漢地域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為例,列舉實現的主要途徑和方式方法。
一、武漢地域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可行性
1.理論可行性
社會改造課程理論把重點放在當代社會的問題、社會的主要功能、學生所關心的社會現象和事實,以及社會的改造和社會活動計劃等方面。而學生中心課程理論則認為,課程的開發(fā)、設置和實施應該是以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動機和需求、認知和能力、情感和態(tài)度為基礎。從以上兩種理論出發(fā),校園文化建設也應該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和需求。高等職業(yè)教育圍繞立德樹人展開,服務于地方經濟科技建設。
2.實踐可行性
2017年武漢啟動“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工程”,提出力爭“5年留下100萬大學生”。伴隨“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工程”武漢市啟動了一系列配套活動和措施。2017年3月,“新青年下鄉(xiāng)”活動啟動,成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精神。這一系列政策都是推動武漢地域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滿足學生認知與需求、立體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契機,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1.武漢文化的內涵與特征
武漢位于我國地理位置上的“天元”位,素有“九省通衢”的美稱。長江、漢水在此交匯,京廣鐵路穿城而過,“米”字高鐵網在此形成。作為長江中游的特大城市,它承東啟西,連接南北,四通八達。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必然深刻地影響著武漢地域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
從歷史上看,武漢地域文化受荊楚文化浸潤,三國時期又受到吳越文化影響。魏晉南北朝后伴隨經濟重心南移和人口遷移,以中原文化為代表的北方文化在武漢地區(qū)加速傳播。唐宋以后,特別是明清時期以漢口碼頭為基礎,形成“天下四聚”的商貿中心。近代漢口開埠,又加速了武漢地域文化的現代化進程。武漢地域文化在各個時期都彰顯了獨特魅力,也成為其在高等職業(yè)教育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價值所在。
2.武漢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價值
以山水形勝實現環(huán)境育人。黃金水道穿城而過,兩江四岸風光旖旎。武漢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獨一無二的自然風光。長江浩蕩、東湖碧波、珞珈毓秀、亭臺樓閣。武漢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也促成了武漢市民來源的多樣性。視野開闊,頭腦靈活,快速接受新生事物,在求新求變的意識中不斷突破的城市環(huán)境是新市民參與城市發(fā)展的重要機會與契機。
以歷史人文提升學生素養(yǎng)。開啟武漢地域文化源頭的盤龍城距今已有3800年歷史,其間琴臺流韻、知音故里;替父從軍、巾幗不讓須眉;白云黃鶴、名家名篇不絕于耳。加之佛教、道教文化影響,使武漢歷史人文積淀深厚。近年來,湖北省、武漢市注意此類資源的保護和開發(fā),各類博物館、藝術館林立,大學校園開放而各具特色。
以革命都會推動價值觀建設。敢為天下先、追求卓越的屬性深深沉淀在武漢地域文化之中。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的武昌起義、京漢鐵路大罷工、大革命中樞、“八七”會議、武漢保衛(wèi)戰(zhàn)等一系列重要的革命遺跡見證著武漢這座城市的性格,也成為高職學生價值觀建設和教育的生動資源。
1.學生受益,提高綜合素質
武漢歷史悠久、風光秀麗、文風鼎盛、名流輩出,所有這一切都具有珍貴的教育資源屬性。是對在漢學子進行人文、科學、審美和道德教育的最好素材。將其納入校園文化建設視野,進行有效開發(fā)與利用,將會最大限度地實現武漢地域文化在育人領域的價值。
2.學校受益,校園文化水平整合提高
校園文化建設不僅依托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適當的制度建設,更重要的是要有豐富的校園文化建設內涵,這種內涵要依托學生的認知和需求。認識城市發(fā)展歷史,提高整體人文素養(yǎng)需求,武漢地域文化可以有力助推校園文化發(fā)展升級。
3.城市受益,企業(yè)獲得優(yōu)質員工,城市獲得優(yōu)質市民
武漢是全球在校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梢哉f大學生就是武漢市民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校園文化就是武漢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武漢地域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可行性
1.理論可行性
社會改造課程理論把重點放在當代社會的問題、社會的主要功能、學生所關心的社會現象和事實,以及社會的改造和社會活動計劃等方面。而學生中心課程理論則認為,課程的開發(fā)、設置和實施應該是以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動機和需求、認知和能力、情感和態(tài)度為基礎。從以上兩種理論出發(fā),校園文化建設也應該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和需求。高等職業(yè)教育圍繞立德樹人展開,服務于地方經濟科技建設。
2.實踐可行性
2017年武漢啟動“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工程”,提出力爭“5年留下100萬大學生”。伴隨“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工程”武漢市啟動了一系列配套活動和措施。2017年3月,“新青年下鄉(xiāng)”活動啟動,成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精神。這一系列政策都是推動武漢地域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滿足學生認知與需求、立體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契機,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二、武漢地域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必要性
1.武漢文化的內涵與特征
武漢位于我國地理位置上的“天元”位,素有“九省通衢”的美稱。長江、漢水在此交匯,京廣鐵路穿城而過,“米”字高鐵網在此形成。作為長江中游的特大城市,它承東啟西,連接南北,四通八達。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必然深刻地影響著武漢地域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
從歷史上看,武漢地域文化受荊楚文化浸潤,三國時期又受到吳越文化影響。魏晉南北朝后伴隨經濟重心南移和人口遷移,以中原文化為代表的北方文化在武漢地區(qū)加速傳播。唐宋以后,特別是明清時期以漢口碼頭為基礎,形成“天下四聚”的商貿中心。近代漢口開埠,又加速了武漢地域文化的現代化進程。武漢地域文化在各個時期都彰顯了獨特魅力,也成為其在高等職業(yè)教育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價值所在。
2.武漢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價值
以山水形勝實現環(huán)境育人。黃金水道穿城而過,兩江四岸風光旖旎。武漢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獨一無二的自然風光。長江浩蕩、東湖碧波、珞珈毓秀、亭臺樓閣。武漢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也促成了武漢市民來源的多樣性。視野開闊,頭腦靈活,快速接受新生事物,在求新求變的意識中不斷突破的城市環(huán)境是新市民參與城市發(fā)展的重要機會與契機。
以歷史人文提升學生素養(yǎng)。開啟武漢地域文化源頭的盤龍城距今已有3800年歷史,其間琴臺流韻、知音故里;替父從軍、巾幗不讓須眉;白云黃鶴、名家名篇不絕于耳。加之佛教、道教文化影響,使武漢歷史人文積淀深厚。近年來,湖北省、武漢市注意此類資源的保護和開發(fā),各類博物館、藝術館林立,大學校園開放而各具特色。
以革命都會推動價值觀建設。敢為天下先、追求卓越的屬性深深沉淀在武漢地域文化之中。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的武昌起義、京漢鐵路大罷工、大革命中樞、“八七”會議、武漢保衛(wèi)戰(zhàn)等一系列重要的革命遺跡見證著武漢這座城市的性格,也成為高職學生價值觀建設和教育的生動資源。
三、高職院校地域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重要意義
1.學生受益,提高綜合素質
武漢歷史悠久、風光秀麗、文風鼎盛、名流輩出,所有這一切都具有珍貴的教育資源屬性。是對在漢學子進行人文、科學、審美和道德教育的最好素材。將其納入校園文化建設視野,進行有效開發(fā)與利用,將會最大限度地實現武漢地域文化在育人領域的價值。
2.學校受益,校園文化水平整合提高
校園文化建設不僅依托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適當的制度建設,更重要的是要有豐富的校園文化建設內涵,這種內涵要依托學生的認知和需求。認識城市發(fā)展歷史,提高整體人文素養(yǎng)需求,武漢地域文化可以有力助推校園文化發(fā)展升級。
3.城市受益,企業(yè)獲得優(yōu)質員工,城市獲得優(yōu)質市民
武漢是全球在校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梢哉f大學生就是武漢市民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校園文化就是武漢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上一篇:打造校園文化建設,盡顯學校特色
- 下一篇:校園植物景觀的設計與規(guī)劃